从细微处着力,“桥下空间”也可以风景无限
分类:经济 热度:

  自1987年国内第一座城市高架桥在广州拔地而起,三十多年来,一座座高架桥成为中国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,但由此产生的大量桥下空间,往往被人们忽视,成为“被遗忘的角落”。据《羊城晚报》近日报道,自2021年以来,佛山创意盘活21个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公园,打造绿化景观,建设运动场所,往日无人问津之地正成为“金角银边”。

  高架桥下的空间,也是宝贵的城市资源。以往,由于位置相对隐蔽、边角地块多,桥下空间大多利用不足,有的地方甚至成了卫生死角和车辆乱停之地。如何将桥下空间利用起来?佛山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:2021年印发的《佛山市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桥下空间管理利用办法》明确,桥下空间利用模式分为城市绿化类、公共交通设施类和城市管理类。他们因地制宜对桥下空间进行全新设计,改造成了备受周边居民好评和光顾的城市绿化、公共活动、市政设施、社会停车等功能用地。

  关注桥上的车水马龙,也关注“桥下的风景”,是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。以佛山平胜大桥下的极限公园为例,经过微改造后,人气高的运动设施被安排在大桥的垂直投影范围内,生态之绿穿插其间,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精巧的绿色休闲运动空间,得到方便的市民怎会不为此点赞?

  另一方面,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推进,“见缝插绿”、袖珍绿地等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。《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》明确要求“强化规划引领和空间管控,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,发挥‘多规合一’优势,合理安排绿化用地,统筹点、线、面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提质增效”,从这个层面上说,优化绿美广东的空间布局,打造更高质量人居环境,桥下空间这一曾经“被遗忘的角落”还有待挖掘的可能性。

  同时还应看到,不同的城市、不同的街区需求可能不尽相同,探索桥下空间微改造,还要因地制宜更具“想象空间”。在这方面,国外不乏优秀改造案例,比如,日本东京的中目黑高架下、五反田高架下等项目围绕“高架下商业”做文章,成功打造出新生活文化圈,满足了城市居民对于新消费场景的需求,为区域带来了经济活力。又比如,加拿大多伦多有一条长两千米的高架高速公路,其高架下的空间经过改造后变成55个室外区域,可进行轮滑、瑜伽等体育运动,也可作为表演剧院、展览厅等使用,成为城市中一个最具活力的公共空间……在原有的绿化功能之外,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将桥下空间打造为新型公共空间,积极回应当地居民的现实需求。

  “城市是人民的城市”,从某种程度上讲,桥下空间的风景紧密联系着市民的日常生活。从因地制宜、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微改造,从细微处致力打造创意城市名片,显著提升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,“桥下空间”也可以风景无限。

 

上一篇:治理“活牛灌水”,需要“更牛监管”治理“活牛灌水”,需要“更牛监管” 下一篇:2024中国·高阳家纺·优品汇暨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2024中国·高阳家纺·优品汇暨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
热门排行
精彩图文
  • 投资链接世界
    投资链接世界
   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客商在投洽会“投资中国”对接专区参观。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近日,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...